最近更新
- 眼前的风景才是最美的
一个农夫临死前,请来一位哲人并问他:“我一身操劳,身心俱疲,还是一无所获,一贫如洗,我这一生是不是徒徒虚度?”
哲人只是微笑着说:“如果我用万贯家财和你交换你的儿女妻子,你愿意吗?”农夫很微弱但毅然坚决地说:“我不会同意的。”哲人还是微笑着回答道:“那你又何须苦恼呢?你拥有的是亲人的爱,他们是你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农夫释然地笑了,望着眼前低泣的家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 活在当下,需要我们做好当下事
有一天,一个学僧来请赵州从谂禅师开示禅的真谛。赵州反问:“你吃粥了没有?”学僧老老实实回答:“吃了!”“去食堂洗钵孟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一个新来的学僧也来请赵州从谁开示禅的真谛,赵州问他“你来多久了?”学僧说:“今天刚到!”赵州问:“你吃过茶没有?”学僧说:“吃过了!”赵州说:“到客堂报到去!”
- 把心放淡定,用心感悟当下的生活
幸福是一把沙,当你想要用力将它握在手中时,手中所握的沙子就会很少;但是当你试图将它放松时,它就会从你的指缝中流走,所以幸福是需要好好把握的。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
- 抓住当下的爱,别因年轻就挥霍爱情
很多时候,爱你的人近在眼前,可让你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却往往是另外一个人。你认为你可以为他生、为他死,你对他言听计从,只讲付出,不要回报。你以为这是爱情,其实不然,人总是这样,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握在手里的,往往不懂得珍惜,到头来不仅自己遍体鳞伤,也伤害了那个深爱自己的人。爱本来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间首,那人原来一直在这里。
-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面对遇到的巨大不幸,要保持淡定,这也许是最难的人生挑战。大多数人认为:宽恕他人比宽恕自己做起来要容易得多。没有任何一种惩罚比自我责备更为痛苦的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你无法去改变它了。记住: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能从中得益,就能克服危机。
事实上,过去的已经过去,发生的一切绝不可能重来,你绝对不可能回到过去。这一事实太明显了,没有必要提及,过分的提及,只能引发自己心理上的危机。如果你因过去的事情耗尽现在的时光而一蹶不振,那么抛弃过去的第一步便是放弃这样的态度。这里面包括改变自己对待现在的态度,而不是人为地努力消除过去确实发生的事情。
- 我们要活在当下,过好眼前的每一天
有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很仰慕画家柯罗,一天,他拿自己的得意之作请大师赐教,柯罗耐心地挑出了画中的几处缺陷,年轻画家很是感激地说:“等明天,我一定按您指教的去改。”柯罗激动地说:“为什么不是今天?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诚然,除非有什么天灾人祸,否则年轻画家是不会在半夜猝死的。其实,柯罗的话,正好代表了这样一种生活哲学一一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 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陶渊明是入选美国教材的三个中国人之一。他人选的理由是:上流生活,出污泥而不染。美国人认为陶渊明不是一个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能接触士大夫阶层的人,在一起饮酒作诗,却不参与时政。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简单的田园生活理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美国学者想告诉学生,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世风日下,陶渊明与众不同,保持超脱与自然的生活习性和人的本性追求。
- 淡定是远离抱怨的“良药”
把抱怨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的人,只会让自己的心态、情绪因此变得很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不难想象,他不幸福的指数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烦恼又在抱怨后面等着他,那么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然后是更不幸福紧接着又是抱怨……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到最后,他自己也不明白:我的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差,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为什么干得总比我好,他们的运气总比我好?
我们不要把一些杂质总堆在心里,把惆怅总写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再则你自己就真的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并且一直都不会有峰回路转的机会。
- 给自己一颗坚强而淡定的心
有一位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旅人,在倒出他鞋子中的沙子时感慨地说:“使人疲倦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这句意味深刻的话,其实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阻碍我们幸福的并非是生活中的困难,而是我们脆弱的心灵。如果我们的内心能够更坚强一些,更淡定一些,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的旅程是如此自在轻松。
每个人都有过恋爱的经历,当我们遭遇失恋的时候,仿佛天都塌了下来,感觉世间的一切都是灰色的。我们用酗酒、抽烟、赌博、逃避等手段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我们遭遇挫败的时候,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不如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可怜的生命。我们感觉前方未知的征程遥遥无期,我们一度疲惫不堪,只是你可曾想过,疲惫不是因为未知的征程,而是因为心灵的脆弱。
- 天无绝人之路,更无绝人之境
一个年轻人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要想成为一名讲师,首先就得参加讲师资格考试。为了准备考试中现场演说的演讲稿,他几个月前就离家到考试地点附近的旅店住下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好后,他每天不停地朗诵,早也念,晚也念,最后整篇文摘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到考试那一天,经过抽签,他抽到最后一个上台。他先坐在台下,观摩其他应考者的演说。终于,只剩下两个人了。他盯着台上的演说者,惊讶地发现,台上那个人演讲的内容居然跟他的稿子一模一样!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