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嘉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读后已经令人感觉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题目,这美的意境顿时得到升华。原来,大学者朱嘉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时,心灵中新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书中新知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精神营养。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美国专家估计现在每5年,人类知识总和就翻番。知识创新速度加快,其隐含的意义就是知识折旧的速度加快。学习不可能停止在获取最后一个文凭,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要求就成了时代的必须。
- 增加学识,打造全新的自己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因此,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位,并谋取进一步的晋升,你必须增加学识,打造全新的自己。
对一份工作,许多人于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工作。但换一份工作就得有条件、有实力。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天天学习,天天有进步,就会天天有机会。
- 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塑造人生。知识造就能力,能力成就事业。
事业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好运气,更主要的是文化素质,是能力。不管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勒格森的求学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勒格森是在非洲的一个贫困村落中长大的孩子,他十六七岁时,从传教士那里读了林肯和华盛顿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像心目中的英雄那样,成为一个能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的人。不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知道首先要到美国去读大学。
- 考虑知识的整体效应,进行有目标有计划地积累
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的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要钻研和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要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制度的书刊。要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学习变得紧张而有序。
积累知识,并不是为了堆集材料,而是为了组成一定的结构,发挥知识的功能。这就要考虑知识的整体效应。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 积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今后一切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你今日对待学习的态度。习惯把握身边的一切机会来提高自己,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积累学识,是你将来成功的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人的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知识和经验并不仅仅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或者课程补习得来的。如果一个人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那么,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他的知识和经验。比如说,你现在从事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提高书籍装帧的知识;哪怕你是一个高级机械工程师,那么,一名普通的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 在知识方面充实自己是非走好不可的路
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不管怎样,一个人学到知识终归是件好事情。即使只从增加物质利益的方面考虑,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知识也是完全有必要的,特别是对净化人的品行道德方面的知识追求更加值得提倡。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现如今,知识、技能“折旧”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职场的竞争,将会逐渐由技能竞争转化为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善于学习且能够坚持学习的人,势必为社会所青睐,前途必然会一片光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不但在理性上一直重视学习,而且也认为,这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基于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智者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