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 传递正能量,拥有给力人生
      人生不给力,来点正能量!搭建自己的气质能量墙,唤醒潜在的正能量,为你的能量导航,积攒不同的今天,兑换不一样的明天,敞开心扉,迎接正能量!

最近更新

流水落花身心常静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这本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

古人说:“竹影虽然在台阶上掠过,可是地上的尖土并不因此而飞动;月亮的圆轮穿过池水映在水中,却没在水面上留下痕迹。”今人说:“不论水流如何急湍,只要我能保持宁静的心情。就不会被水流声所惑;花瓣纷纷谢落,只要我的心经常保持悠闲,就不会受到落花的干扰。”一个人假如能抱这种处世态度来待人接物,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该有多么自由自在阿!”

【注解】

参与:990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世态变化万事达观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大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青矣。

【译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太认真。

宋儒邵雍说:“以前所说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到头来又变成什么人?”一个人假如能经常抱这种看法就可解除心中的一切烦恼。

【注解】

倏忽:极微不足道的时间。

冒:结,牵挂,牵系。鲍照《芜城赋》有:“荒葛涂。”

【评语】

沧桑变幻,世事无常,人情冷

参与:954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以失意思制得意念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译文】

从老年回过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斗胜的心理;能从没落后再回头去看荣华富贵,就可以消除奢侈豪华的念头。

【注解】

奔驰角逐:指拚命争夺利益。

瘁:毁败。

【评语】

世事经历多了后,往往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叹。不管是道家奉劝世人消除欲望,还是儒家提倡贫贱不移的修养工夫,或者佛家清心寡欲的出世思想,都在告诉世人,不要在富贵与奢侈、高官与权势中去争强斗胜,浪

参与:1833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烦恼由我嗜好自心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译文】只因世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能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烦恼:佛家语,原指阻碍菩提正党的一切欲情。

破的:本指箭射中目标,喻说话恰当。

【译文】

参与:2000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译文】

老年人头发掉落牙齿稀疏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从小鸟唱歌鲜花盛开中,我们认识了人类本性永恒不变的真理。

【注解】

幻形:佛教认为人的躯体是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所以叫幻形或幻身。《圆沉经》有“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真如:佛家语,指永恒不变的真理,《唯识论》中有“真为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面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评语】

生老病死是人

参与:961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译文】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会把杯中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看成是臣虎,结果内心充满了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凶残的石虎一类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作悦耳的乐曲,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真谛。

【注解】

机动:工于心机,狡诈多虑。

弓影疑为蛇蝎:由于心有所猜疑而迷乱了神经,误把杯中映出的弓影当作

参与:993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译文】

当你正在竹篱笆外面欣赏林泉之胜,忽然传来一声鸡鸣狗叫,就宛如置身于一个虚无缥渺的快乐神话世界之中,当你正静坐在书房里面读书,忽然听到蝉鸣鸦啼,你就全体会到宁静中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天地。

【注解】

云中世界:形容自由自在的快乐世界。

芸窗:芸是古人藏书避毒常用的一种香草,故借芸窗以称书房。

【评语】

这段话表明了文人雅士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却是一番参禅悟

参与:987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出世涉世了心尽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译文】

超脱凡尘俗世的方法,应在人世间的磨练中,根本不必离君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了智慧的功用,应在贡献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注解】

了心:了当觉悟、明白解。了心是懂得心的道理。据《淮南子.原道训》“夫心者,五岁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驰骋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门户者也。”故心为智力的源泉地。

尽心:拿出智慧扩张善良本心:《孟子

参与:984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消些幻业增长道心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色欲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烈火就会变得像一堆冷灰;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死地的情景,名位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无味。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思虑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注解】

幻业:为佛家术语,是梵语“羯魔”的意译,本指造作的意思,凡造作的行为,不论善恶皆称业,但是一股般都以恶因为业。

道心

参与:913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主;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

物质的欲望要减少到最低限度,每天种些花栽些竹,把世间烦恼者交还乌有先生;脑海中了无烦恼没有什么可以忘记的东西,每天都面对着佛坛烧香提水烹茶,不问白衣童子为谁送酒而进入忘我境界。

【注解】

损之又损:减少。老子《道德经》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乌有先生:典出《史记.司马相如》中的“乌有先生乌有此事齐之为难”,司马相如《子虚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虚构人物为主角,

参与:988时间:2014-05-22 菜根谭
© CopyRight 2011-2025, 正能量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L.冀ICP备1300219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