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
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张竹坡说:“读到喜、怒俱忘,是大乐处。”陆云士说:“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庸人不知其怒处亦乐处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衣着,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才能给你气质的美。拥有了书,生命也就有了寄托。
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13个书橱,里面珍藏着23000多册20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书能让人进入另外一个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灵感会进发,智慧会开花结果,人生会更加美丽。无论在地铁上,还是公交上,总能看到有人手里拿着书籍,神情专注。因为我们都知道,即使从学校走入社会,读书也依然是要继续做的事情之一。因为读书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无法放下。
和荣誉、权力相比较,书籍比它们更富有内涵。在书籍面前,人们永远如饥似渴。书是养料,帮助每个人成长。我们从书中获得学问、获得鉴赏力、获得文采、获得眼界……
-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正文如下:
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
- 不断完善自我,给心灵更多的滋养
1956年2月,《纽约时报》曾刊登过一篇关于艾萨克·普雷斯兰的专访。普雷斯兰是名售货员,他刚念完四年的夜校,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立马又报名参加了布鲁克林学院夜大部的学习,他想学习法律。他在新生英语课的一篇题为“什么是幸福的作文中写道:
“对我来讲,拿到了高中文凭就可以继续上大学了,将来